吐音功中的導引法應用:
(三) 吐音中的勢子導引
1. 松靜站立,三個氣呼吸、三個中丹田開合
i) 站立的時間不能太長,一般不能超過五分鐘,時間長了不易控制雜念的出現。
ii) 複式預備功後,如雜念還控制不了,可採用默念數字的方法,從1至30,或至60,最多至90,以此法幫助排除雜念。有雜念吐音就不會準,勢子也不穩。
iii) 全身放鬆,按松靜站立功十一點要領做好,上身稍前傾,含胸拔背,收腹,上肢的肩肘腕及下肢的膝均呈微彎形。腰、膀、膝蓋一定要松下來,手腕、肘、肩膀也都要松下來,不但上肢要松,下肢也要松。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平時多練松靜站立、升降開合和松揉小棍等基本功。
2. 頭臉部及肢體的要求
i) 吸氣時頭位要正,從正面吸氣,頭低了就會壓迫胸腔,頭放正就可以使吸入的氣順暢的達到肺部並與膈肌相連一直到達氣海。隨著吐音頭部可以平穩、自然地向左右側約15-20度輕微擺動,如擺動得太多也會造成脖子發硬、聲帶發緊,氣息受阻。吐出的音就會不順暢、不穩定,甚至會發生頭暈的現象。
ii) 兩眼平視正前方的遠處,然後慢慢把視線拉回至離眼部一市尺處,即輕輕閉眼。然後再讓全身從頭到腳放鬆,腦子入靜,即可按功法要求吐音。
iii) 頸部的肌肉、下腭、舌根及聲帶必須放鬆,才能使吐出的音波具有一定的頻率與高低強弱的變化。
3. 雙手放的位置
雙手放的位置要根據病情來安排,通常都是放在氣呼吸的位置,同時要遵循遠離病灶的原則。
4. 雙腳站立的位置要根據吐音時感覺的變化進行調整
在一般情況下,吐音的松靜站立是雙腳平站與肩同寬。但如患者吐音時感到氣息過強向上沖時可以出一隻腳,一般病症可出左腳(肝病出右腳)。邁腳時,腳跟著地,邁半步。出左腳時,重心放在右腳;出右腳時,重心放在左腳。這樣,可以把腎氣調整向下,如不進行調整,氣息向上沖,就會衝出聲門,使胸腔受到壓力,產生胸憋、胸悶、心跳、肚脹等不適的現象,嚴重的甚至有吐血的。
綜上所述,吐音功法中的勢子導引是吐好音的基礎,一定要首先要求自己做得正確與放鬆,達到“導體令柔”的境界,吐音功法的療效就會顯著。
勢子導引的運用
1. 預備功做完,然後接著做四個方向八個升降開合。
2. 然後再做一個或三個氣呼吸。
3. 再吸氣,然後向左轉腰 (轉腰的目的係要讓我們保持虛實分明的狀態),右腳虛透,開始吐音。平轉至中間,再轉向右,左腳虛透。最後要轉回中間。轉身不要仰身或者百會不朝天。
4. 肝膽眼患者一定要松右腳(目的是疏肝利膽)從左邊開始轉腰,其他人可從左、右或中間開始吐。收音一定要在中間。
5. 轉腰要保持左右平衡。
6. 三個氣呼吸,三個開合和咽津有休息,平氣和氣化的作用。
7. 三個氣呼吸要吸而不滿,吐而不盡,留有餘地。
溫馨提示:
吐音的時候,吸氣要吸而不滿,吐音要吐而不盡,也就是吸氣吸到七八成,吐音留個兩三分,要留有餘地。
#放鬆是練功的基礎,入靜是練好功的核心,在放鬆入靜的基礎上要靈活辨證地練功,這是靈魂。
上焦病要低音,
中焦病要中音,
下焦病要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