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談陰虛和陽虛的症狀表現
陰虛,指由於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制陽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臨床可見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干、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治以滋陰為主。若陰虛火旺者,宜養陰清熱。
陰虛嚴重者症狀為:汗熱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熱、手足溫、躁妄不安、渴喜冷飲,或面色潮紅、舌紅而干、脈細數無力。此屬體液大量消耗而表現出的陰津枯涸的病變,為危重症,應及時予以滋陰補津。
陽虛,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果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陽虛主證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先天不足,稟賦虛弱;房室不節,腎氣虧損;勞倦過度,耗損正氣,形氣受傷;七情過極,損傷臟腑,久而不復;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氣血虧虛,內不能和調於五臟,外不能灑陳於六腑,漸至表裏俱虛;起居失常,勞逸失度,損神傷形,耗氣傷血;外感六淫,遷延失治,表邪入里,損傷臟腑,久則正氣耗傷,久而不復;大病之後,失於調養。總不外先天與後天兩方面因素。
一、心
1、心陰虛的症狀
* 以心煩、心悸、失眠與陰虛症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 陰液虧少,心失濡養,心動失常,故見心悸;
* 心神失養,虛火擾神,神不守舍,則見心煩不寧、失眠、多夢;
* 陰虛失潤,故口燥咽干,形體消瘦;
* 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等,均為陰虛內熱之象。
2、心陽虛的症狀
* 心陽不足多繫心氣不足病情嚴重發展而來;
* 亦可由於寒濕、痰飲之邪阻抑心陽;
* 或素體陽虛,心陽不振;
* 或思慮傷神,心氣受損;
* 或久病失養等所致。
* 由於心陽受損,不能溫煦肢體,故見畏寒肢冷;
* 陽虛則生寒,寒凝經脈,心脈痹阻,胸陽不展,所以又見心胸憋悶,或作痛,甚或口唇指甲青紫,舌淡胖,苔白滑,脈象沉弱等虛寒之象。
* 因汗為心液,若心陽虛進一步發展到心陽暴脫,不僅心液隨之外脫,而大汗淋漓,肢體溫度亦由寒涼變為厥冷,以致影響肺主氣、腎納氣的功能,出現呼吸衰微;
* 更因陽氣虛脫,精神隨之渙散,而致神志模糊,甚則昏迷,脈微細欲絕,呈心陽衰亡之象。
* 由於心陽本於腎陽,所以互相影響:腎陽虛衰,水氣凌心時,可致心陽亦虛;
* 而心陽虛亦能損傷腎陽,出現尿少、水腫等症。
二、肝
1、肝陰虛的症狀
* 主要是頭暈耳鳴,兩目乾澀,視力減退,面部烘熱或顴紅,口燥咽干,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或脅肋隱隱灼痛,或手足蠕動等症。
* 肝臟者,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在液為淚;
* 體陰而用陽。故肝陰不足,不能上滋頭目,則導致頭暈耳鳴,兩目乾澀,視力減退;
* 絡脈失養,虛火內灼則脅肋隱隱灼痛;
* 筋脈失養,虛風內動,故手足蠕動;
* 陰虧津液不能上乘,則咽燥口乾,舌干少津;
* 陰虛不能制陽,虛火上炎,故面部烘熱或顴紅;
* 虛熱內蒸,則五心煩熱、潮紅;
* 陰虛內灼營陰,則為盜汗。
* 舌紅少津,脈弦細數為肝陰不足,虛熱內擾之徵。
2、肝陽虛的症狀
* 有關肝陽虛的症狀及體徵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有醫家認為,肝陽虛、溫煦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 肝經失煦,導致經絡不通,從而導致腹痛、腰痛、男性疝氣,女性小腹痛。
* 筋膜失於溫煦,則導致四肢蜷縮疼痛拘急。
* 肝血失於溫煦,導致肝血凝滯,濁邪內生,從而導致腹痛、腹脹、失眠多夢、咽乾咽痛等症狀。
三、脾
1、脾陰虛的症狀
* 不思飲食,食入不化,胃中嘈雜不適,隱痛,或乾嘔呃逆,口乾咽燥,心煩消瘦,大便乾結。
* 舌質紅少津,苔黃或無苔,脈細數。
2、脾陽虛的症狀
* 食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 面白少華或虛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
* 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
* 或白帶清稀量多,舌質淡胖,
* 或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四、肺
1、肺陰虛的症狀
* 本證以肺病常見症狀和陰虛內熱證共見為辨證要點,
* 肺陰不足,虛火內生,灼液成痰,膠固難出,故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
* 陰液不足,上不能滋潤咽喉則口燥咽干,外不能濡養肌肉則形體消瘦。
* 虛熱內熾則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熱擾營陰為盜汗,
* 虛熱上炎則顴紅,肺絡受灼,絡傷血溢則痰中帶血;
* 喉失津潤,則聲音嘶啞。
* 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皆為陰虛內熱之象。
2、肺陽虛的症狀
* 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低懶言,痰如白沫。
五、腎
1、腎陰虛的症狀
* 腎陰虛症臨床表現主要有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失眠多夢、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男子兼見遺精,女子經少或經閉等。
* 腎陰虛證的臨床表現可以概括為十個方面:腰膝酸痛是由於腎陰不足,髓減骨弱,骨骼失養;
* 頭暈耳鳴則因為腦海失充;失眠多夢原因是水火失濟,心火偏亢,心神不寧;
* 陽強易舉是因為陰虛則相火妄動;
* 精泄夢遺是由於君火不寧,擾動精室;
* 經少經閉則因為陰虧經血來源不足;
* 崩漏見於陰虛陽亢,虛熱迫血;
* 形體消瘦,咽干顴紅源於腎陰虧虛;
* 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溲黃便干皆為虛熱內生;
* 舌紅少津,脈細數均為陰虛之症。
2、腎陽虛的症狀
* 腎陽虛的臨床表現有多個方面,如: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勞;
* 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重者夏天也涼)、身體發沉;
* 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軟;
* 性功能減退、陽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
* 小便清長、餘瀝不盡、尿少或夜尿頻多;
* 聽力下降或耳鳴;
* 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自汗;
* 易患腰痛、關節痛等;
* 易患骨質疏鬆症、頸椎病、腰椎病等;
* 虛喘氣短、咳喘痰鳴;
* 五更腹瀉,或者便秘;
* 身浮腫,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腫;
* 小腹牽引睪丸墜脹疼痛,或陰囊收縮,遇寒則甚,遇熱則緩;鬚髮易脫落、早白;
* 形體虛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則色青白無光或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