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qigong.github.io

Follow me on GitHub
主頁 1. 作者簡介 2. 關於郭林新氣功 3. 功目及功法 4. 辨證施治 5. 文章分享 6. 學員及答問分享 7. 資料分享 8. 讀書摘要 9. 氣功課程 10. 聯絡我們

學習郭林原創教師團隊

關於吐音功“呼吸導引”的探討匯總

一、學員提問:

1、耿麗麗:安徽版第11頁,在講到頭部放鬆時有”頭放正就可使吸的氣順暢達到肺部並與膈肌相連一直到達氣海”,這句話是吸氣時氣的走向是由上至下,從鼻吸氣向下吸到氣海的意思嗎?

2、沈玲:請問老師們,氣呼吸、風呼吸、自然呼吸跟胸式、腹式、丹田式呼吸怎樣分別聯繫在一起?

3、馮美麗:請教老師們中丹田三個氣呼吸的吸氣是不是和吐音的吸氣一樣,鼻吸氣時氣也是由上而下,呼氣時氣由下向上。我以前的中丹田三個氣呼吸的吸氣是由下往上走,呼氣是由上往下走,我想三個氣呼吸是疏通三焦的氣;鼻吸氣時把腎氣提上來,口呼氣時把腎氣沉下去,通過一上一下疏通三焦氣、心腎相交。我這樣理解不知對否,請老師指教。

4、耿麗麗:安徽版第23頁講氣呼吸時有講“呼氣時注意鬆腰、松胯丶松膝,並使身體隨呼氣而慢慢下降”,所以我也是吸由下而上,呼由上而下,確實感覺呼時腰鬆的更好些。如果呼是由下而上,怎麼做到身體下降鬆腰?請老師指點。

二、教師團隊答疑

★鍾先德:一、郭林新氣功的呼吸導引有三種:即氣呼吸,風呼吸,自然呼吸。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時候採用何種呼吸導引的方法。

二、氣呼吸是用中丹田來呼吸的,使腎氣上行,心氣下行,達到心腎氣相交,是在預備功和收功以及在吐音過程中平氣時所用。

三、吐音時的吸氣:吐音時的“吸氣”“吐音”是用自然呼吸,吸氣是由上往下吸進肺部。

★李芳:一、怎樣做氣呼吸:我們做氣呼吸時,吸氣的時候,只要遵循輕細緩勻長(這個長度要根據練功的時間長短,循序漸進,由短到長)把新鮮空氣吸進體內來,呼氣時把濁氣呼出體外去就可以啦。千萬要遵循不能“意領氣”的原則,至於內氣如何上升下降,這個不用我們操心,它會自己走。這是初學功的基礎。

二、呼吸導引的階段性:呼吸的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開始的時候可能只是淺呼吸,也就是胸式呼吸,很難一下子掌握丹田呼吸。所以最簡單的呼吸方法就是運用功法“輕、細、緩、勻、長”地吸氣。到了吐音階段,我們應該去學習了解什麼是胸式呼吸,什麼是腹式呼吸,什麼是丹田呼吸,三者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風呼吸、氣呼吸、自然呼吸三者是人體的呼吸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丹田呼吸只是呼吸的深淺不同。平時不練功的時候就是自然呼吸呀,自然呼吸還想是胸式還是複式還是丹田呼吸嗎?

初級功初學階段還是先按照老師教的氣呼吸的方法,風呼吸的方法去練就好。練呼吸法關鍵是要將無意識本能的生命運動的呼吸,變成有意識、潛能的主動呼吸,那我們的自然呼吸應該是無意識本能的生命呼吸,那氣呼吸就應該是有意識的主動的一種呼吸方法。呼吸法的目的是增加生命運動最需要的物質能量“氣”,也就是供應我們人體所需要的氧。不論是氣呼吸還是風呼吸,都是為了將新鮮空氣有意識的吸進我們的身體內部,這個氣應該是順著鼻腔,咽喉,氣管,進入到體內的。吸氣時我們放鬆自己,新鮮空氣就能很容易順暢的通過鼻腔進入到我們的身體。而我們吸氣的時候,呼氣的時候要求細緩勻長,都是為了吸而增加吸氧量,呼而呼出廢氣並調鬆身體。以慢調松,以細調意,以勻調平衡,以長調息。

為什麼說出練功的時候呼吸不一定在開始學就追求長呢?是因為我們多年的習慣方式是胸式呼吸,呼吸都比較淺。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就是要漸漸的通過練習讓自己的呼吸能夠漸漸的向深向下吸。這個過程一定是不能著急的。刻意的向深向下吸就會造成經絡的緊張,導致呼吸反而不暢。所以教功的時候有時候知而不言,是因為我們沒有達到那個功力的時候是不能教的,即使教了也理解不了。

而腹式呼吸一定是初級功練到一定階段才能慢慢去學去掌握的。如果連基本的放鬆的呼吸都不會的話,腹式呼吸弄不好就練出偏了,所以郭林老師強調我們不學那種鼓肚子的呼吸。所以呼吸法的訓練一定是循序漸進的,我們大家目前只要把握全身放鬆,輕輕的、細細的,緩緩的、勻勻的,長長的(這個長一定是相對的,因人而異的,循序漸進的)吸就好。不要在初學階段就想一口吃個胖子,急功近利未必是好事。氣呼吸也是為了更好的松靜。

三、呼吸導引的功理與功法不可混淆:至於呼吸時的心氣下降,腎氣上升,這是一個功理,它不是功法。我們操練的時候,是要按照功法要求來操練的。不要把功理當做功法來練。認真學,簡單練。

★孫毅:關於三個氣呼吸的學習探討為李芳老師點贊。

有感昨天李芳老師對氣呼吸的認識!李芳老師點到了三個氣呼吸的關鍵點一呼吸時的心氣下降,腎氣上升,這是一個功理,它不是功法!李芳老師提醒我們不要把功理當功法來操練!這是非常正確的!

我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三個氣呼吸功理是什麼?原創教材:“通過三個氣呼吸,可以給呼吸中樞神經創造條件,促使大腦逐漸入靜。”于版:“三個氣呼吸的根本目的要達到:上氣下氣相接,內氣外氣相融。”

三個氣呼吸功法是什麼? 1.“呼吸時要輕輕地、緩緩地、長長地、深深地進行。”2.“呼氣時…身體隨呼氣慢慢下降,…吸氣時身體保持呼氣時的原位,切不要邊吸邊使身體上升,以免引起胸部憋氣等不適。”

當我們做氣呼吸時,本應順應生理功能,遵循輕細緩勻長的功法,讓更多的肺泡舒展,讓橫隔膜下降,讓胸腔容量擴大,按照郭林老師要求意念到丹田,進行丹田呼吸。可是這時我們卻用意念將氣逆行從下往上引到膻中,這是初學氣功的大忌“意領氣”!也犯了郭林老師在《為什麼》裡強調的撞氣的錯誤!

原創為什麼強調吸氣時身體保持呼氣時的狀態不能動?郭林老師說“呼下去,導引下去是對的,吸,你又導引上來,不就撞氣了嗎?”麗麗說“我吸氣時是吸一口氣由下吸到膻中位置,但身體不動,內動但身體不上升……”。外動尚且能引起上下氣的碰撞,你內動,內氣逆行上升不會發生撞氣?!

李芳老師說的很好:“內氣如何上升下降,這個不用我們操心,它會自己走。這是初學功的基礎。呼吸的練習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簡單的呼吸方法就是運用功法“輕細緩勻長”地吸氣。……我們操練的時候,是要按照功法要求來操練的。”

★劉國麟: 一、呼與吸的“控”的問題。郭老師原創只要求對氣呼吸的呼氣下沉慢細勻長,但並不要求吸氣時上升並“在意”去“控”,即“吸氣不想”,這在包括所有氣功調息初級(非高深氣功)中,都是根據不同要求,類以郭功的“氣呼吸”要麽“管進不管出”,要麽“管出不管進”,不能慢細勻長的管進又管出,功底達不到。郭老師對三個氣呼吸的要求很明確:呼氣時身體隨之微微下沉,吸氣不動,吸完後身體微上還原,再下一輪。

二、初級功的氣呼吸不要搞複雜。郭林新氣功初級抗癌功學員氣呼吸的教與學,不用搞得太複雜了,什麼想氣到膻中,氣到丹田甚至什麼氣到湧泉,本來是平氣松靜的,結果搞得意念亂竄,適得其反,呼氣慢細勻長以“松”放之即可。吸氣不用想著哪裡到哪裡,“氣”不是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三、郭林日記對腹式呼吸的升級有安排,具體落實到這三個功法。郭老師對輔導員講課,配呼吸的要求,呼時不用意念的“緊腹”一周後對輔導員檢查,“新氣功“的呼吸導引要上台階,就要順腹式呼。

郭老師的功法最大的特點是要從實練去感覺感悟,從概念中是找不到的。就這個呼時(既有氣呼吸也有風呼吸的)不加意念的“緊腹”,只有長時間習練才能達到有的。具體用到行功就又涉及到手與腳同“呼”的協調,達到最常說的“氣行血行“的效果。我們學邁步法擺手法,往往沒重視其與呼吸的“協調法”— 做到行功時氣血上下通暢。

四、丹田呼吸:在新氣功初級功中,“丹田呼吸”不是一個確定應用呼吸的功法,在氣功領域“丹田呼吸”各門各派定義各一,但或多或少是意守丹田的呼吸,各人理解但不是新氣功初級功的定義概念。個人理解,呼吸之氣與我們要意守丹田之氣不是一個概念,在其它氣功調息是有呼吸到丹田,呼吸到會陰,甚至呼吸到湧泉的說法的。

吐音的“三松三穩丹田氣”的這個“丹田氣”用得很精準,並不是用“丹田氣”來吐音,丹田氣是吐不出來的。是用丹田支撐來吐音。如吐“哈” ~ha,出音後如果沒有丹田氣支撐吐的是“啊”,為保證“哈”= h + 啊,也就是始終要有“h”,這得靠丹田支撐,也就是常說的丹田氣。

五、調息也就是呼吸導引,如果只用現代“吸氧”的概念去解釋是遠遠,遠遠不夠的,呼吸行為本身對臟器經絡的影響非常複雜,那些練丹的少息甚至停息的,吸氧量少了,那不是有害嗎?

有用現代解剖學對調息研究:在慢細勻長吸氣時(特別是腹式呼吸)整個胸腹腔內是負壓狀態,那麼人體血液從腔外各處更多注入腔內臟器中,呼氣是內腔受壓,血液盡力流出臟器。練氣功之人是氣血充實,其效應更大。

★李英偉:只考慮呼吸動力在丹田,也就是孫老師說的“丹田是呼吸的發動機”。

★邱衛紅:我的理解氣呼吸每一個呼和吸運動是雙向的。吸氣時鬆腰,腎氣上行,空氣中的氧氣隨鼻腔到達肺部。呼氣時肺部廢氣排除體外,心氣下降,氣沉丹田。呼吸都是通過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另外經絡運行中,通過肢體動作和大腦放鬆做到“元氣歸丹”。氣呼吸“呼”的同時,身體微微下沉,心氣下降,內氣才能沉入丹田,而呼吸都是在肺部。同意李芳老師觀點,“意領氣”是練功大忌。知功理,明功法,練功不能急於求成。就像李英偉老師經常說的練功要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安住心跟隨老師學習討論,靜下心循序漸進的去練…。

整理:麗麗

校閱:雲彩

2012.02.13

主頁 1. 作者簡介 2. 關於郭林新氣功 3. 功目及功法 4. 辨證施治 5. 文章分享 6. 學員及答問分享 7. 資料分享 8. 讀書摘要 9. 氣功課程 10.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