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qigong.github.io

Follow me on GitHub
主頁 1. 作者簡介 2. 關於郭林新氣功 3. 功目及功法 4. 辨證施治 5. 文章分享 6. 學員及答問分享 7. 資料分享 8. 讀書摘要 9. 氣功課程 10. 聯絡我們

侯廣靈《新氣功防治癌症法》

  1. 新氣功防癌治癌法,是一種動靜相兼的新型功法。 動中寓靜,靜中寓動。 這套新氣功療法包括五種導引法,即意念導引,勢子導引,呼吸導引,吐音導引和綜合導引法。 在呼吸導引法中打破了舊氣功功法中一律要求呼吸法要“細、緩、深、長”的清規戒律,而採用風呼吸法。 而醫治各種常見病的調息功法多是都是採用氣呼吸法。 這是治癌與治療常見病在調息功法上不盡相同的一點。 我還改革了過去千篇一律的“站、坐、臥、跪”等普通採用的靜止狀態的練功套路,創立了一套動靜相兼的具有不同式子、不同要求的步行操練功(簡稱:行功 )。 採用行功治病,也是本療法獨具特色的一個特點。 按照患者病史、病種、體質、生活條件與環境不同的特點,到目前為止,這種行功已經有26種因病制宜的、針對性、適應性比較強的練法。 新氣功療法的鍛煉功目是很多的,除了練功者在初級、中級、高級兩個不同的練功階段有不同的功法外,還特設有輔助功法。 譬如,華佗《五禽戲》和《腳棍練法》等,治療五髒病和各種癌症的各種吐音法,循經施治的重要穴位的氣功按摩法以及通經接氣導引法和 飛經走氣導引法等,所以新氣功防癌治癌功法是較為豐富的。

  2. 氣功療法是以通過自我主動的進行鍛煉,消除疾病,恢復健康。 因此,這種療法也可以叫做主動的自我控制的整體療法。 而患者運用其他醫療方法進行醫治時,則是被動的。 患者被動地接受治療,治療中患者對治療者抱有一定的信心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治療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治療者為患者治病的本領。 這種治療方法也可以叫做被動療法;而練氣功治病則是在教授功法、功目後,完全依靠患者的主觀努力,通過自我練功調動自身的“內氣”來調整陰陽、疏通經絡脈 道。 因此患者的信心愈足,練功愈刻苦認真,療效就愈高愈顯著;反之,疑心重重,舉棋不定,練功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絕對不會產生好的療效。

  3. 遠:眼睛無論是半閉半合或者輕輕閉著,要向前平視遠方。 要做到視而不見,見而不盯。 連眼皮也必須放鬆,切不可低著頭看地,否則會產生不適的氣感。 初學練功時,意念活動應該放在身體外面。 只有在具備相當功夫後,才可意守丹田。 眼神活動也同意念活動一樣,初學者也要把視線引到身外。 這個“遠”字便是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秘訣。

  4. 練行功時,調息導引與勢子導引相互配合,即可產生更多的內氣,只有周身放鬆,心安神靜,動作柔和,體態輕鬆,才能促使內氣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 。 尤其初學練功者,由於對所練功目不夠熟練,需要一個熟悉勢子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階段,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動作式子和所學功法要領上、邊練邊學, 式子動作及功法一旦熟悉,就不要過多的去想動作和式子,就要正確地使用各種氣功導引法,針對自己的病情,認真的一絲不苟的來練功。

  5. 衣:是指練功者的衣服著裝。 練功穿衣要以輕軟、寬大、舒適為佳;不要穿緊身卡腰的衣褲;要穿平底、舒適的布鞋,不穿硬底和高跟鞋;練功時腰帶要鬆開;領口和袖口也不得 扣死;手錶最好摘下,以免影響氣血的自然運行。 食:就是指練功者的飲食。 不要吃辣椒等帶有刺激性的食物,蔥蒜要熟食;不許抽煙,不許喝酒。 要適當加強營養,多吃些蔬菜和素食為好。 住:就是指練功者的住所。 盡量避免住房陰暗潮濕。 室內門窗不可緊閉,要經常保持空氣清新。 室內擁擠不堪和空氣有污染時不宜進行練功。 行:就是指練功者的行為。 對練功者的思想品行和道德修養是有特殊要求的。 要求一切練功者只能多做好事,絕對不能做壞事。 最起碼一條要努力避免“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干擾,如雜念紛飛,是練不好功的。

  6. 鬆腰是要求放鬆命門以下的腰椎部分,鬆腰是很重要的。 腰不鬆,氣不沉丹田。 只有做到腰松,氣才能下沉。 當然要把腰練是松也不是容易的,平時要多練下蹲姿勢,特別是要多練鬆腰輔助功。 只要注意把小腹微收,腰自然就容易放鬆了。 太極拳中說:“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講的也是收腹鬆腰的重要性。

  7. “似守非守”: 即“聚”時,不能對意守的選“題”想得太緊太死;“散”時,也不能把意守的“題”散得太光太空。 要保持似想著題又像沒有想著題的松靜狀態,這種意守方法就叫做“似守非守”。

  8. “一聚一散”說的是,在練功過程中,要求用意念集中於“題”,要想一想,放一放,使守題的想像物一來一往,一散一合,疏 密相宜,輕重適度,這種對待意念活動的方法,我們稱它為“一聚一散”。 為了排除雜念,以集中精神練功,就要用“一念代萬念”的功法。 用將意念集中於“題”的辦法來排除雜念、集中意念就叫做“聚”,即聚精會神之意。 若雜念已去,就要把意念鬆一松、放一放,減輕精神負擔,更加心安神靜,就叫“散”,即散去不必要的精神負擔。

  9. 百會朝天:使頭頂百會直沖天空,也就是感到好像百會穴被天空中的一條直線牽懸著一樣。 做到這一點,頭的位置就正確了。 否則就會出現前傾後仰,左歪、右斜等不正確的姿勢,脖子就會發僵不舒服,所以,百會朝天是衡量頭的姿勢是否正確的要領。 注意脖頸要虛靈,不要用力。

  10. 提肛是練功時將肛門或是會陰部,略帶上提之意,這樣內氣就能通達四肢;溜臀或叫“垂臀”、“斂臀”,是防止臀部在練功時凸出而 破壞身體的自然松靜狀態。 提缸和溜臀要同時進行,不用拙勁,完全用意不用力。

  11. 在新氣功防治癌症法中,不是專一採用通常使用的氣呼吸法,而是採用在調息導引中滲透能力強,發動氣機猛的“風呼吸法”,風呼吸法是鼻吸鼻 呼,先吸而後呼,吸氣和呼氣時略帶風息聲。 聲音的大小以自己剛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為度,以他人能聽到“風息聲”為太過,以自聽不到“風息聲”為不足,不強不弱的呼吸法 ,我們稱定為“中度風呼吸法”。

  12. “養”主要是指通常所說的養身之道。 氣功當然一定要好好地練,可是一般的練功人,只知道“苦”練,不知道“巧”練,只是一味“蠻”練,不知道“文”練。 尤其是病員練功,不講究一個“養”字是不行的。 養是什麼? 就是說練功時一定要注意“火候”適宜,要合理安排功目和功時,不要操之過急,練功過火。 否則,欲速則不達,反而事與願違。

  13. 在第一療程中,利用功率大,威力強的功法,以製止癌細胞的發展和蔓延,但由於患者體質很弱,必須以保住其病體不受損傷為根本前提,這個時期是練功和教 功最緊張的階段,不許走彎路,成績必須直線上升,經常要進行“三查”(即查功法、姿式、生活四調情況等),查出對練功有不利的因素,必須立刻加以 糾正和克服,如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了“七情”(喜、怒、哀、思、悲、恐、驚)干擾,必須及時設法克服掉。 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感冒,便秘,洩肚、病情惡化等情況,必須及時設法解決。

  14. 新氣功療法是根據人體生理,病理,醫理研究出來的。 並認真貫徹中醫學說中的辨證施治法則,使其更具有鮮明的針對性。 同一功目男女練法有別;不同病種,或是同一病種,在從疾病的緩解到痊癒的不同階段,練功要求也有不同。 因此,每個學功的人要對照書本中的規定,結合自己的病情來選定練法和功目。 這就是本氣功療法功目中貫徹辨證施治原則的一個重要特點。

  15. 防癌治癌的氣功基本功是“風呼吸法快步行功”。 對於“風呼吸法”,一般練氣功者認為是有害的,危險的,在身心健康極度衰弱的癌症患者身上,再加上快速行功,更是危險的。 因而,有的人不敢採用,但實踐證明,只有利用“風呼吸法”快步行功產生行氣猛、威力大、速度快、療效高的特異功能,才能刺激患者的大腦皮層和身體的神經 系統而產生強、猛、高速的神經“衝動”,激發體內生物電的大量產生,發揮本身正常細胞的防衛作用,利用練功時所產生的異乎尋常的“粒子束”,迅速將癌細胞擊潰, 吃掉和排斥到體外,體內吸取大量的新鮮氧氣,自然能夠抗衡癌細胞的斥氧抑氧的特性,改變癌細胞急劇快速的增殖能力,從而製止癌細胞的發展,這是“攻”的方面 ,只要“攻”得成功了,那自然“守”就“守”得住,“守”得牢,“守”得好。 這種“以攻為守”的法則用於癌症治療、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16. 譬如,同樣是行功,在名稱上也有不同的叫法:如防治癌症的行功,稱為“風呼吸法快步行功”;防治各種常見病的行功稱為“慢步行功”, 但“快”與“慢”都沒有規定每分鐘行進的速度和步數,這主要是為了適應病員的不同情況。 所謂的“快”與“慢”都是指功法特點而已言,操練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病情,恰如其分地運用。

  17. 防癌治癌的氣功基本功是“風呼吸法快步行功”。 對於“風呼吸法”,一般練氣功者認為是有害的,危險的,在身心健康極度衰弱的癌症患者身上,再加上快速行功,更是危險的。 因而,有的人不敢採用,但實踐證明,只有利用“風呼吸法”快步行功產生行氣猛、威力大、速度快、療效高的特異功能,才能刺激患者的大腦皮層和身體的神經 系統而產生強、猛、高速的神經“衝動”,激發體內生物電的大量產生,發揮本身正常細胞的防衛作用,利用練功時所產生的異乎尋常的“粒子束”,迅速將癌細胞擊潰, 吃掉和排斥到體外,體內吸取大量的新鮮氧氣,自然能夠抗衡癌細胞的斥氧抑氧的特性,改變癌細胞急劇快速的增殖能力,從而製止癌細胞的發展,這是“攻”的方面 ,只要“攻”得成功了,那自然“守”就“守”得住,“守”得牢,“守”得好。 這種“以攻為守”的法則用於癌症治療、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主頁 1. 作者簡介 2. 關於郭林新氣功 3. 功目及功法 4. 辨證施治 5. 文章分享 6. 學員及答問分享 7. 資料分享 8. 讀書摘要 9. 氣功課程 10. 聯絡我們